close

這一天的行程來到新加坡人稱「牛車水」的地區,

「牛車水」就是新加坡的唐人街,是新加坡歷史上重要的華人聚集地,也是著名旅遊景點之一。

根據歷史記載,在1330年,元代商人兼航海家汪大淵到訪淡馬錫,記錄了此地已存在華人社區,

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唐人街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個。

而1819年,在英國人Stamford Raffles登陸新加坡之前,中國南下的勞工就已經在這片區域種植檳榔和辣椒,

之後從中國南下的華人越來越多,Raffles索性把新加坡和西南部沿駁船碼頭 (Boat Quay) 一帶劃為華人居住區,

在那個時期新加坡還沒有自來水設備,全島所需用水都必須用牛車從Ann Slang Hill和Spring Street的水井汲水載運到此,

於是這個以牛車載水供應用水的地區就被稱為「牛車水」。

 

由於正值新年期間,所以街道上都掛滿了慶賀新年的裝飾,

DSC07545.JPG

 

DSC07546.JPG

 

DSC07374.JPG

 

 

一出地鐵站,就可以看到兩旁店家的「店屋」建築風格,

DSC07369.JPG

 

DSC07370.JPG

 

DSC07371.JPG

 

DSC07372.JPG

 

DSC07373.JPG

 

「店屋」是當初Raffles爵士為了方便管理的混血建築,制定店面窄但內部深長的房屋格局,

設計結合歐洲、中國、與馬來風格,

外觀常漆成很鮮豔亮眼的顏色,搭配氣窗與雕刻,號稱為「中國巴洛克」風格。

 

整個區域的建築風格都很一致,

DSC07382.JPG

 

DSC07536.JPG

 

DSC07378.JPG

 

DSC07445.JPG

 

DSC07531.JPG

 

DSC07537.JPG

 

DSC07540.JPG

 

DSC07541.JPG

 

DSC07569.JPG

 

DSC07574.JPG

 

可能因為新年假期,加上我又是一早去的,所以街道上幾乎沒什麼人,

DSC07384.JPG

 

我很喜歡這種有拱門的騎樓,可以拍出很多層次,

DSC07454.JPG

 

DSC07547.JPG

 

DSC07575.JPG

 

DSC07383.JPG

 

街上也都可以看到大型的彩繪牆面或裝飾,

DSC07446.JPG

 

DSC07538.JPG

 

DSC07539.JPG

 

DSC07543.JPG

 

DSC07544.JPG

 

DSC07571.JPG

 

也有裝潢很有特色的店家或民宅,

DSC07375.JPG

 

DSC07588.JPG

 

DSC07481.JPG

 

DSC07570.JPG

 

DSC07566.JPG

 

DSC07376.JPG

 

DSC07377.JPG

 

DSC07568.JPG

 

唐人街建築和後方的現代化高樓大廈形成強烈的對比,

DSC07532.JPG

 

DSC07533.JPG

 

 

走在街上往往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物,

例如這間「新加坡精武體育會」,

DSC07572.JPG

 

DSC07573.JPG

 

看到這個,不知為何我腦袋中就自動浮現出這首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R-0wptI_u0

 

還有這首: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6wwt8RXk

 

在路上偶然看到的爬藤植物,線條很美,

DSC07565.JPG

 

某個地方辦法會插了一整排巨型的香,

DSC07535.JPG

 

牛車水有一個重要的廟宇「玉皇宮」,

今天剛好有祭祀活動,

整間廟宇前掛滿了燈籠,也擠滿了持香的信徒,

DSC07484.JPG

 

DSC07485.JPG

 

 

DSC07483.JPG

 

另外還有一座有名的「Nagore Durgha 納哥德卡殿」,

是大約在1828~1830年間,由來自南印度的Muslims為了紀念這位到訪新加坡的印度聖人而建。

神殿的建築外牆整體而言雖然是屬於南印度伊斯蘭色彩,

但正立面卻使用了西方古典主義風格的拱門與柱飾,上半部則猶如一座宮殿的縮小版,有迷你的拱門和窗眼。

納哥德卡殿於1974年時正式成為新加坡國家古蹟,2007年改建後將原本的白色灰泥牆面漆成了粉色系。

今天因為是新年假期所以不對外開放,我只能從對街拍一下外觀了。

DSC07482.JPG

 

另外還有一處著名景點「應和會館」,

DSC07455.JPG

 

應和會館建於1822年,是新加坡最早的氏族組織之一,

在新加坡發展的早期,這個會館也是直落亞逸最早的建築物。

應和會館初期是廟宇,服務來自於嘉應一帶的中國廣東移民,創立人為劉潤德等人,

他們設想將會館的功能由傳統救濟、協助等,進一步推展為聯繫新加坡及中國故鄉的橋樑,

1905年開辦「應新學校」,提倡新教育,是當地華文教育的先河。

會館的建築經過多次改建,但始終沒有遷移,一樓是會客室和管理處,後面有神壇祭祀關聖帝君。

館中最古老的手製品是一塊製於1846年的匾額。

而在1988年12月18日,應和會館正式成為國家古蹟之一。

 

逛完了牛車水的大街之後,

後面幾篇會針對重要景點做更詳細的介紹喔~

 

牛車水維基百科介紹:https://zh.wikipedia.org/wiki/牛車水

納哥德卡殿維基百科介紹: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gore_Durgha,_Singapore

應和會館維基百科介紹:https://zh.wikipedia.org/wiki/應和會館

 

 

歡迎再來逛我的Blog喔~

http://cathychang0501.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喵凱西 的頭像
    喵凱西

    CAT - Cat And Travel

    喵凱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